对于游戏运营而言,核心目标始终围绕用户拉新、留存、促活、转化(营收)四大数据指标展开。通过深度挖掘玩家需求,制定精准运营策略,最终实现用户留存率提升与商业化变现。
拉新:精准触达核心玩家
拉新的关键在于找到对游戏类型、玩法、题材感兴趣的精准用户,避免盲目追求下载量而导致 “无效用户” 占比过高。需结合游戏的核心标签(如RPG、MOBA、休闲益智、二次元等),选择匹配的渠道推广,并建立渠道效果分析表,持续优化投放策略。

比较常见的手游拉新方式:
应用商店与分发平台推广
- 做好 ASO 优化:优化游戏名称、关键词、描述,突出核心玩法(如 “3D 开放世界冒险”“实时组队竞技”),可以提升在应用商店的搜索排名。
- 针对性投放:在TapTap、好游快爆等垂直游戏平台发布测评、开发者日志,参与平台推荐活动;通过积分墙、试玩广告吸引玩家下载。
游戏内容营销(SEO/SEM+软文)
- 搭建游戏官网,优化 “XX 手游下载”“XX同类游戏推荐” 等关键词,通过 SEO获取自然流量;SEM投放聚焦高热度词(比如”“免费多人联机游戏”)。
- 撰写攻略类、测评类软文:在知乎、贴吧、游戏论坛发布 “新手入门指南”“玩法深度解析”,植入下载链接,吸引核心玩家。
社群精准渗透(QQ 群 / 微信群 / 游戏公会)
- 加入同类型游戏的玩家社群,通过其他大型游戏薅羊毛,以 “玩家身份” 互动,避免硬广。
- 自建社群:通过每日签到、话题引导(如 “讨论副本攻略”“分享装备搭配”)提升活跃度,逐步转化为游戏用户。
新媒体与内容平台运营
- 根据游戏题材选择渠道:二次元手游侧重 B 站、Lofter;竞技类手游侧重抖音、快手;策略类手游侧重微信公众号、头条号。
- 输出高价值内容:如角色背景故事、隐藏任务攻略、开发者访谈,增强玩家对游戏的兴趣和期待。
KOL与主播合作
- 选择与游戏风格匹配的主播:休闲手游可合作搞笑主播;硬核手游可合作技术流主播。
- 合作形式:直播试玩、定制剧情挑战(比如 “24 小时通关副本”)、专属礼包码发放,通过主播的 “真实体验” 带动粉丝下载。
游戏内裂变活动
- 利用 “老带新” 机制:通过 “邀请好友得皮肤 / 道具”“组队礼包”“师徒系统” 等玩法,激励老玩家分享游戏。
- 示例:《王者荣耀》的 “邀请回归好友得史诗皮肤”“组队开黑领铭文碎片”,通过社交关系链实现二次传播。
线下场景渗透
- 电竞馆合作:在热门电竞馆设置游戏体验区,试玩送限定道具;
- 校园推广:针对学生群体,通过 “扫码下载送周边(钥匙扣、海报)”“校园赛预热活动” 拉新;
- 漫展 / 游戏展会:设置展台,提供试玩设备,发放独家礼包。
就不写广告投放
就不写广告投放
就不写广告投放
留存:让玩家 “舍不得离开”
“7日留存率” 是衡量产品生命力的核心指标 —— 多数玩家会在首次体验后3天内流失,因此7天的留存运营至关重要。需从产品体验和运营策略两方面双管齐下。
1. 从游戏产品层优化留存
- 做好新手引导,降低入门门槛
- 避免冗长的教程:采用 “边玩边教” 模式,如通过剧情互动逐步解锁功能,减少玩家抵触感。
- 新手福利精准投放:前 3 天每天赠送核心资源(如抽卡券、体力、装备),让玩家快速感受到 “成长感”。
- 聚焦核心玩法,强化差异化
- 手游玩家对 “重复性内容” 容忍度低,需突出核心特色:如《蛋仔派对》以 “轻量社交+创意关卡” 为核心,而非堆砌复杂系统。
- 重视玩家反馈,快速迭代优化
- 开通游戏内反馈通道,定期收集玩家对 BUG、玩法、数值的建议;
- 针对高频问题,通过更新公告说明优化进度,增强玩家参与感。
2. 从运营层提升留存
- 精细化玩家分层运营
- 给 “休闲玩家” 推送 “一键完成日常任务” 活动;
- 给 “竞技玩家” 推送 “段位冲刺奖励”“好友切磋邀请”。
- 根据玩家行为标签(如 “付费玩家”“休闲玩家”“肝帝玩家”)推送个性化内容:通过玩家式卡牌数量、等级、活跃度数据,在首页推荐匹配的副本、活动,减少玩家 “无目标感”。
- 唤醒流失玩家,降低沉默率,一般而言,不同流失阶段推送的内容是不太一样的,比如:
- 针对3天未登录的玩家:发送Push 通知 “你的好友正在呼唤你组队,回归领限定皮肤”;
- 针对7天未登录的玩家:通过短信推送 “专属回归礼包已就位,点击领取”;
- 针对长期流失玩家:结合版本更新,发送 “全新地图开放,老玩家回归享等级直升” 等重磅福利。
促活:让玩家 “每天都想来”
当留存率趋于稳定后,需通过多样化运营手段提升玩家活跃度,避免 “上线仅签个到就下线” 的低质活跃。核心是给玩家持续的目标感和新鲜感。

策划多样化活动,刺激高频登录
- 日常活动:签到打卡(累计签到得稀有道具)、每日任务(完成 3 场对战 / 1 次副本得奖励)、限时挑战(如 “周末双倍经验”);
- 节点活动:结合节假日(春节、中秋)或游戏周年庆,推出限定剧情、皮肤、玩法(比如《王者荣耀》春节限定英雄);
- 热点联动活动:与热门 IP(动漫、影视、其他游戏)合作,如《和平精英》与 “奥特曼” 联动推出限定套装,吸引跨圈层玩家参与。
搭建玩家激励体系,强化目标感
成就系统:设置 “段位提升”“收集全式神”“通关隐藏副本” 等成就,完成后奖励专属称号、头像框;
- 社交激励:通过 “好友排行榜”“战队贡献值”“师徒任务” 等,利用玩家的社交心理(竞争、互助)提升活跃度;
- 长线成长体系:如 “赛季通行证”,玩家通过每日活跃积累进度,解锁免费 / 付费奖励,形成 “每日必做” 的习惯。
营造游戏社群氛围
- 游戏内社群:战队、 guild、世界频道聊天,定期举办 “战队赛”“社群专属福利”;
- 外部社群:官方 QQ 群、微信群定期发放攻略、预告活动,组织玩家分享 gameplay(如 “晒出你的高光时刻”),增强归属感。
转化:实现商业化营收
手游的核心变现模式包括内购、广告、会员订阅等,转化的关键是让玩家觉得 “付费值得”,而非 “被强制消费”。需结合玩家分层,设计匹配的付费点。
常见的手游变现方式:
- 内购道具与内容付费
- 非付费玩家:通过 “免费体验 + 核心功能付费” 引导,如免费玩家可体验基础玩法,付费解锁 “皮肤”“加速道具”“额外剧情”;
- 中轻度付费玩家:推出 “性价比礼包”(如 “6 元新手礼包”“每日特惠”),降低付费门槛;
- 重度付费玩家:提供 “稀有道具”“定制化内容”(如限定皮肤、专属角色),满足收藏欲和优越感。
订阅制
- 推出 “月卡 / 季卡”:每日领取固定资源(如体力、金币),附加特权(如 “副本掉落翻倍”“跳过战斗动画”),适合高频活跃玩家;
广告变现(IAA)(适合休闲手游)
- 对非付费玩家:通过 “看广告得奖励”(如复活机会、额外金币)实现变现,避免影响付费玩家体验;
活动刺激转化
- 针对 “犹豫型玩家”:当玩家将道具加入购物车未支付时,推送 “限时折扣券”;
- 针对 “流失付费玩家”:发送 “回归专属充值返利”,唤醒付费意愿;
- 节日促销:如 “春节充值双倍返利”“周年庆限定礼包”,利用玩家 “错过可惜” 的心理提升转化。
推荐一些商业化文章:
【运营攻略】商业化(三):商业化常用的活动手段
【运营攻略】商业化(二):从用户分层角度拆解商业化
【运营攻略】商业化(一):怎么理解游戏商业化
写在最后
运营的核心是 “与玩家做朋友”—— 通过精准拉新找到对的人,用优质体验和运营策略留住人,用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激活人,最终用合理的付费设计实现共赢。玩家的 “情感认同” 才是长期留存与转化的关键,而非单纯的 “数据堆砌”。
未经授权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