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申明一下,我不是在捧《原神》。
有这么一款中国游戏,从出生到现在 5 年,争议就没停过,还闹出了一堆你想都想不到的事儿 —— 国内官媒夸它是 “新时代文化”,自媒体却骂它是 “国产游戏耻辱”,两边吵到现在没结果;日本人一边自嘲 “核废水都被它写进游戏”,一边又佩服它把日本文化挖得透;换个有争议的声优,反倒是日本人站出来维护这游戏;阿拉伯、埃及、印度玩家还争过 “游戏里某个国家到底以谁为原型”;法国人甚至开玩笑说 “枫丹的神比马克龙更适合当总统”…… 这种场面,估计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游戏了。

一开始原神在国内那叫一个惨:B 站 UP 主谁敢聊原神,立马被几十万人冲,直接 “见光死”,后来原神自己都玩梗出了口号 ——“原来,你也玩原神”。那会儿几乎所有媒体都骂它 “抄袭塞尔达”,结果人家塞尔达的东家任天堂,早在 2019 年就想让原神上 Switch,后来告《幻兽帕鲁》也没提过原神半个 “抄” 字。连国外游戏评测机构都看不下去,说 “中国人对自己的游戏也太苛刻了”。就因为铺天盖地的黑稿,原神早期八成收入都靠海外,属于 “墙里开花墙外香”,反倒在国外站稳了脚。直到 2020 年出了 “天动万象”才让国内稍微关注,2022 年初 “云瑾” 一出来,不管国内国外都炸了,甚至还带火了一把戏曲圈,到这时候国内玩家数量才跟国外打平。说真的,国内活不下去,只能 “含泪赚洋人钱” 的游戏,这还是头一个。
特别神奇的是,不管是自媒体、微博知乎大 V,还是游戏官方号,甚至你隔壁邻居,只要一评价原神,立马就能看出他的真实水平。上到大学教授,下到营销号,哪怕只说几句话,底色都藏不住。比如有些提问下的大 V,到底有没有真观点,能不能从一堆舆论里理清真相,跟他聊两句原神就知道了 —— 我现在都好奇,还能有多少人要在原神这儿 “翻车”。更离谱的是,有些人对原神的感情,都超过国仇家恨、欲望信仰了。要知道这游戏 2017 年才立项,公测到现在也就 5 年,5 年里生离死别都够好几回了,可有些人就是放不下对原神的执念,这简直是互联网社会学里的 “奇观”。

说原神是国产游戏的 “天花板”,真不是吹的 —— 哪怕去掉 “国产” 两个字,放眼全球也没几个能打的。你看它做到的这些事,没几个游戏能复制:
- 过了几十个版本,新内容还能跟开服时的故事、伏笔对上,一点不违和;
- 40 多个版本后,还在给老角色写剧情、做长期塑造,而且这些老角色没被淘汰,照样能玩;
- 新剧情还能扣住璃月一开始的主题,比如 “契约”“传承”,不是瞎编;
- 过年的时候还会做符合喜庆氛围的内容,最后让玩家跟角色一起 “过大年”,很有代入感;
- 还在不停加新玩法、用新技术,而且这些技术还能给米哈游其他游戏用(比如《崩坏:星穹铁道》)。
它主打 PVE,却能让玩家玩 5 年还想玩,甚至很多人玩了 1000 多小时,还能有新内容、保持新鲜感 —— 全球找这种游戏都难。其实原神的成功不是偶然,时间越久越能看出来:它敢闯国产游戏没走过的 “未知领域”,没有前人经验就自己摸索,其他游戏追了这么久,连它的起点都没摸到。往大了说,原神就像咱们国家现在的样子 —— 以前 “摸着美国过河”,现在快摸到头了,得自己开新路;往小了说,它就是一款特别棒的游戏,只是因为国产游戏以前太落后,才显得它格外突出。
2024 年之后,原神的 “照妖镜” 属性更明显了 —— 怎么评价原神,直接关系到你之前说的话、做的事靠不靠谱。比如美国官方打压原神,结果很多平时喊 “爱国” 的大 V,要么装看不见,要么避而不谈(比如沈逸、波士顿圆脸这些人)。这一下就让他们的可信度掉了不少 —— 我倒愿意相信他们是 “水平不够”,毕竟之前在舆论场上也做过有用的事,挺可惜的。
还有就是其他游戏对原神的 “模仿”:现在很多 “二游” 都学原神的 “抽卡池”“圣遗物”,还加了汉语配音,这都算正常。但 2024 年出的《鸣潮》,有点走偏了 —— 不是说所有鸣潮玩家都恨米哈游,很多人就是换个口味、喜欢某个角色,但库洛和社区,对米哈游的敌意特别重。他们想要的不是 “独特的鸣潮”,而是 “符合他们心意的另一个原神”—— 夸鸣潮的时候,总拿原神比,比如 “角色比原神好看”“主角比原神有存在感”;二创也抄原神的,连错误都复刻,还被调侃成 “米哈一儿”。更恶心的是,他们还搞 “精神污染”:恶化原神的二创环境,甚至在原神的视频里发骂人的弹幕、在原神直播里花钱刷骂人的话。跟以前《明日方舟》社区比,这差远了 —— 方舟自己是好游戏,不用靠骂原神也能活,但鸣潮社区好像离了攻击原神就不行,跟 “寄生” 似的。
原神玩家还搞出了个词叫 “单机印度人”,其实就是用印度种姓制度打比方,戳破了游戏圈的一个真相。有些群体自己定 “评判标准”,不认别人靠其他路取得的成就,甚至自己开创的 “赛道” 没优势了,就想把它毁掉。2024 年《黑神话:悟空》出来后,这种情况更明显了 —— 有些黑神话的粉丝把游戏圈搞成了 “种姓社会”,因为原神是 “带氪金抽卡的二次元手游”,哪怕它跟黑神话拿了一样的奖(比如 “玩家之声”),也只有黑神话能被算成 “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要是原神拿了比黑神话更好的奖,要么没人提,要么质疑奖项含金量,甚至编瞎话否定。对制作组也双标,游戏科学做的是 “3A 游戏”,就跟 “婆罗门大祭司” 似的,出了问题也能被原谅;米哈游就像 “达利特”,还是会 “黑魔法” 的那种,必须弄死才行。
说到底,原神的 5 年,不只是一款游戏的成长史,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游戏圈的争议、舆论场的混乱,还有国产文化产品走出去的不易。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得承认:这样的游戏,以后很难再出现第二个了。

其他内容推荐
未经授权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