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Steam平台,看到一些“我是傻逼” 这样的评论。
究竟这些评论意味着什么呢?其实,从一些游戏的情况来看,比如文明 6 的新 DLC 上线后,评论区中 “我是傻逼” 的表述似乎代表着玩家对游戏开发商的不满。
一方面,Epic 的限时领取让文明 6 再度火出圈,而 Steam 商店评论区的这句话可能是玩家觉得自己被 “背刺” 了,比如刚买没多久游戏就打折或者出现游戏白送等情况。另一方面,文明 6 的新 DLC 虽包含了六日夫人领导的玛雅和西蒙・玻利瓦尔领导的大哥伦比亚等新内容,如玛雅在游戏早期能构建繁荣市中心且周边农场和种植园有加成,大哥伦比亚适合走军事路线且有强大总指挥带来加成,还更新了一系列新的自然灾害、城邦、奇观、资源等让游戏更有深度,但新 DLC 却出现了不适配 mac 的问题,这让玩家感到极为不满。就像本体适配而 DLC 不适配,这种操作让玩家感觉如同厕所没纸一样难受。很明显,这个 DLC 被玩家认为是赶工出来的,游戏领导人也只是换了个皮,让玩家觉得开发商不走心。而在其他游戏中,“我是傻逼” 的评论也可能有着类似的含义,大多是玩家对游戏某些方面不满的一种情绪化表达,同时也有部分是抖机灵骗赞的。但每次看到这样的评论,确实让人一时难以分辨到底是在夸游戏还是在喷游戏。
在 Steam 上,很多游戏刚买不久就打折,这让玩家们感到十分懊恼。例如《死亡循环》发售仅一个多月就打 7 折,首发入手的玩家直呼 “我是傻逼”。一直以来,像育碧的游戏也常常出现这种情况,玩家们总结出了 “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不买就白送” 的口头禅。玩家们在 Steam 上留下 “我是傻逼” 的评论,就是表达自己刚买游戏没多久就打折,感觉自己亏了的心情。
部分玩家在 Steam 评论区留下 “我是傻逼” 是为了抖机灵骗赞。这种坦诚的方式往往能获得不少赞,正如在 NGA 玩家社区和豆瓣小组讨论中提到的,表明身份、陈述事实,这么坦诚的人得到的赞也多。在一些游戏的评论区,不管什么类型游戏,开了中文筛选以后,有很大概率会看到这种带颜色的抖机灵评论,例如 “我是聪明 b/sb” 之类的也很多,毫无信息量,纯属于搏赞的范畴。
Steam这几年新用户越来越多,像我这种老玩家,基本都是等到夏季大促的时候,看到游戏打七折(-70%)才下手买,就这样还经常被新年大促的九折(-90%)诱惑得忍不住剁手。新用户是真的不懂行情,没有折扣还是别买。
再说个笑话
A游戏的口碑非常好,虽然268元对你来说不算小数目,但对游戏的热爱让你决定咬牙买下来。你沉浸在游戏里长达三个小时,体验让人流连忘返,结束后心满意足地退出游戏。然而,过两天你打开Steam,发现这游戏居然打了五折(-50%)。
B游戏的宣发非常火热,你被宣传片深深吸引,果断买入。开始玩了一段时间后,你发现这个游戏唯一和宣传片有关联的,就是它的标题。
C游戏是个小众游戏,简介上的玩法让你非常感兴趣,但评价却是多半差评。你不以为然,觉得“切,不爱玩硬玩就是这样子的。大众不适应这种小众游戏的玩法很正常,评论区都被糟蹋了。”于是你毫不犹豫地购买了。结果发现,评价非常中肯,小丑竟是自己。
D游戏是你一直以来最爱的系列,新作一发售,你迫不及待地预购,发布当天准时打开游戏。结果发现新作简直就是一坨屎,但你不愿意相信,以为只是前期做得不好。在屎海中遨游了五个小时后,你终于意识到自己错了,可惜退款时间也错过了。
E游戏你已经玩了上千个小时,毫不夸张地说,Steam只是E游戏的启动器罢了。某天游戏更新了,这次更新中修复了一个bug,这个bug让玩家不充钱也能愉快玩耍。
这说明啥?
未经授权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