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你的游戏用户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游戏用户吗?从宏观角度看,我们的游戏用户究竟在哪里?尤其是对于一款新游戏而言,谁会是我们的目标用户?
1.玩家互动
积极与玩家交流,这是在立项前以及开发过程中常常要做的事情。因为只有通过频繁接触玩家,才能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游戏策划和游戏运营一样在团队中,就像是内部的驱动力,我们很多时候是齿轮,只有不断推动需求,游戏开发才能顺利进行,而需求需要主动去挖掘,并非被动等待。在与玩家互动时,你要思考能为玩家提供什么,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游戏的大致方向。而玩家通常不会直接告诉你他们最大的诉求,而是用一种比较通俗的方式去展现。这就涉及到需求过滤,需求过滤的关键在于挖掘玩家内心的本质需求。所以,要从玩家提供的想法里反向推导。
在反向推导过程中,会涉及多个维度。通过与更多玩家交流,这些维度会逐渐收敛,就如同在代码中寻找集合一样。最终,你会清晰地确定玩家的核心痛点。
2.数据解读
依据一定时期内游戏数据的增减情况,来对当前游戏进行优化。一般来说,游戏数据在上下5%的波动范围内,属于正常情况。不仅要从游戏设计的角度分析数据,还需站在大运营的视角思考问题(这里的大运营涵盖客服、游戏推广、运营专员、市场推广、公关以及整个公司的运营成本等方面)。特别是当数据出现明显变动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日常主要进行现状分析和原因分析,而每周进行一次趋势分析,这样才是合理的分析流程。
3.玩家画像
玩家画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玩家,以及发现玩家在游戏主要功能之外的潜在需求。一款游戏的功能也遵循28原则。
游戏的辅助功能往往也能带来创新性突破,而这一切都源于玩家画像。玩家画像的作用不仅在于找到主要需求,还能挖掘出许多隐藏需求。比如RPG游戏中,战斗升级是主要需求,便捷的社交互动功能就可能是隐藏需求。能否精准找到这些痛点,不仅关系到满足玩家需求,更关乎游戏商业化。
二、构建玩家心理
要想了解玩家心理,首先要融入玩家群体。对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贯彻,是践行游戏用户思维的基本要求。构建玩家心理可分为多个层次。初级层次是玩家提出需求,我们直接满足;中级层次是玩家提出需求,我们用创新方式满足;高级层次则是玩家尚未表达,我们就能精准把握其需求。

1.沟通方式
与玩家进行有效沟通,要像与朋友交流一样。这样玩家才会畅所欲言,你也能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无论是游戏开发还是运营,都是如此。沟通中难免会遇到阻碍,这时我们应先记录下来,随后进行修正。但是不同的人沟通方式决定了结果,我举几个以前的例子和沟通方式:
- 小李:他在沟通中不太主动。所以,在与他交流时,要保持积极主动,加强彼此的沟通频率,避免工作中的疏漏。
- 小张:他最大的问题是过于执着。因此,与他沟通时,要先倾听并认同他的观点,在获得认同感后,再以引导的方式,达成沟通共鸣。
- 小王:性格过于直接。在与他沟通时,得保持谦逊,认真倾听他的想法,然后给出恰当建议。
- 小赵:作为新人,他虽有自己的想法,但更渴望听取他人意见。所以,多给予他一些有经验的指导。
2.玩家真实需求
玩家的真实需求并非仅仅是游戏主功能的满足。有的玩家选择它并非仅仅因为游戏玩法,还可能是因为社交氛围好,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其实是玩家习惯的养成,包括对游戏品牌的认知度提升、对游戏的喜爱,以及对整体游戏服务的满意。现在的游戏竞争早已不再局限于玩法,服务质量同样关键。
3.玩家真实心理
玩家的心理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游戏往往要满足玩家心理的某些方面。比如社交养成游戏,满足了玩家对社交互动和自我成就的心理需求。玩家的真实心理源于其本质需求。有些玩家玩策略游戏,是为了展现自己的智谋,享受策略布局带来的成就感;而有些玩家玩休闲游戏,纯粹是为了放松身心。这就是玩家的真实心理差异。
三、游戏用户思维原则
我认为游戏用户思维有5个原则,这些原则适用于大多数游戏产品(不是全部)。
- 简洁原则:游戏简洁化已成为趋势。之前我看到一个概念叫做快速开发、推出最小可行产品(MVP),这种理念就是让游戏往简洁化发展,让玩家操作更加便捷。
- 便捷原则:“一键操作” 功能的设计,就是为了满足玩家追求便捷的心理。对于现在的人而言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大家都会喊很忙,虽然也不知道忙啥,所以在设计游戏时,要确保玩家能在尽可能少的步骤内,获取想要的内容。比如现在大多数游戏中的快速登录功能,就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 高效原则:游戏要加载迅速,玩家也希望能快速获取游戏信息,想想很多游戏为什么做做分布式加载(下载)。在设计游戏时,不仅要减少页面跳转,更要深入思考玩家下一个页面期望看到的内容,快速满足玩家需求。
- 体验至上原则:玩家很容易改变对一款游戏的看法,所以每次游戏体验都至关重要。只要有一次不良体验,玩家可能就会弃游,除非游戏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优势。这里就需要对细节的把控。比如,游戏内的任务引导是否清晰,付费流程是否便捷等,这些细节都会影响玩家。
- 激励原则:玩家都有追求额外收获的心理。以游戏中的签到奖励、节日活动福利为例,都是利用了玩家的这种心理。而且,激励方式不仅局限于物质奖励,有时候从玩家精神层面给予满足,可能也会更具吸引力。比如为玩家提供独一无二的游戏称号。
四、游戏设计中的用户思维
从以下六个 “玩家期望” 的角度去理解用户思维。实际上,我们自己也是游戏玩家,能更好地换位思考。
- 玩家期望呈现的内容:要明确玩家希望在游戏中看到什么,尤其是下一个页面期望呈现的内容。如果展示的内容不符合玩家预期,那么游戏的用户思维就存在偏差。这种可以通过弹窗的页面点击效果去追踪
- 玩家期望了解的信息:在游戏中,玩家并非对所有内容都了如指掌,特别是一些操作较为复杂的游戏。恰当的提示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很多游戏往往忽略了这些细节,导致玩家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阻碍。昨天,我和我一个大学同学在聊天,他聊到最近在玩《老头环》(艾尔登法环),就给我吐槽,里面几乎没有任何引导,比如NPC都看不出来是NPC,有时候不小心打死NPC,任务都无法完成。
- 玩家期望流畅的体验:流畅的游戏交互体验是玩家的基本诉求,要尽可能优化游戏性能,提升玩家体验。之前我们做一款休闲游戏,因为性能问题,加载过程流失就达20%,这已经是十分恐怖了。
- 玩家期望简易的操作:简单的操作可以降低玩家的学习成本,也能让玩家更容易上手,从而更好地沉浸在游戏中,可以增强对游戏的粘性。
- 玩家期望免费的内容:氪金和免费之间一直都是我们在不断摸索的东西,说实话,还是持续摸索吧,感兴趣可以看一看我之前写的一些商业化方面的文章。
【运营攻略】商业化(三):商业化常用的活动手段 - 【运营攻略】商业化(二):从用户分层角度拆解商业化
- 【运营攻略】商业化(一):怎么理解游戏商业化
- 玩家期望有趣的玩法:这里就不多讲了,创意这种东西可遇不可求。
五、游戏运营中的用户思维
1.把握玩家心理共性
寻找玩家的共同特征,进而挖掘他们的共同心理。比如策略性游戏,我们可以在游戏中设置排行榜、策略分享社区等功能,满足玩家的需求,吸引他们聚集在一起。
2.塑造玩家口碑亮点
玩家口碑的建立需要长期积累。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玩家群体,可以提出不同的宣传口号。初期以 “硬核玩法,挑战极限” 吸引核心玩家,后期也可以宣传 “轻松上手,快乐无限” 来吸引更广泛的大众玩家。当然在设计上也需要相辅相成。
3.聚焦玩家痛点
找准玩家痛点至关重要。游戏设计要提炼出关键痛点,进行单点突破,运营同样如此。玩家痛点是他们能够切实感受到的问题,比如玩家选择一款游戏,可能是因为社交功能强大、画面精美,或者玩法新颖。我们可以依据上面总结的六个游戏用户思维要点,打造玩家痛点,吸引玩家。
六、一些实践建议
1.团队内部测试
在游戏开发过程中,多邀请团队成员,包括技术人员、运营人员、游戏策划等,从不同角度对游戏进行测试,思考游戏设计是否合理。
2.快速试错迭代
在收集团队成员的合理建议后,迅速推出测试版本,通过实际数据来检验游戏设计的效果。根据数据反馈,及时对游戏进行调整和优化。
3.数据驱动运营策略
依据游戏运营数据,制定长远的渠道推广计划。从游戏上线前的预热宣传,到上线后的持续运营,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通过长期的活动运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等手段,实现数据的持续增长。
4.循环推进式运营
循环推进式运营是一种闭环运营思维,就像齿轮带动轮胎不断滚动一样。在游戏运营中,通过不断的运营动作,将新玩家转化为忠实玩家。每一个运营环节都要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高效执行力
游戏运营通常以 KPI 为考核指标,因此执行力至关重要。虽然执行力并不等同于最终效果,但没有高效的执行力,就无法快速实现运营目标。
未经授权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