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y Game:从好玩到长红,这个游戏赛道到底咋火起来的?
“IP”构建提升用户付费意愿,强化产品商业化能力。从长线运营的产品来看,具备更强“IP”构建能力的产品往往意味着它已突破短期流量依赖,进入长线运营的更高维度。以《第五人格》来看看IP运作的特点,这款游戏以极具辨识度的哥特式悬疑风格为起点,通过外部联动破圈、内部内容筑魂、周边变现落地、数据增长验证的全链路 IP 运作,打造出自身的 IP 护城河。
外部IP联动:精准破圈
对《第五人格》而言,外部 IP 联动并非简单的 “流量互换”,而是基于自身悬疑核心调性,对不同圈层用户的精准 “价值触达”。自开服至 2025 年 7 月,这款游戏已通过40 余次联动,构建起覆盖垂直题材、二次元、潮流消费的多元联动矩阵,每一次合作都成为 IP 破圈的关键一步。

在垂直题材圈层,《第五人格》与恐怖漫画大师伊藤润二系列的联动堪称 。伊藤润二笔下的《富江》《双一》等经典恐怖形象,与游戏本身的悬疑惊悚氛围高度匹配,不仅让核心玩家感受到 “沉浸式恐怖体验” 的升级,更吸引了一批原本就喜爱伊藤润二 IP 的恐怖题材爱好者,进一步巩固了自身 “悬疑游戏标杆” 的 IP 定位。

在二次元核心圈层,c的联动选择更注重 “国民级影响力” 与 “角色适配度”。与《女神异闻录 5》的联动,将后者中极具个性的 “怪盗团” 角色融入游戏,借助二次元用户对经典角色的情感认同,快速打通二次元圈层;与《名侦探柯南》的合作,则通过 “侦探推理” 这一共同元素,吸引了大量泛二次元用户与动漫粉丝,让 IP 受众从 “核心玩家” 向 “泛娱乐消费者” 延伸;而与《非人哉》的联动,又以轻松幽默的风格,为 IP 增添了更多亲和力,打破了外界对《第五人格》“只讲恐怖” 的刻板印象。

在潮流消费圈层,《第五人格》与三丽鸥的合作则实现了 “IP 场景的破界”。Hello Kitty、玉桂狗等萌系潮玩形象,与游戏的哥特风格形成 “反差萌”,不仅推出联名角色皮肤,更延伸至线下潮玩、周边产品,让 IP 走出游戏屏幕,进入用户的日常生活场景,触达了原本不接触悬疑游戏,但喜爱潮玩的年轻消费群体。

这种 “圈层化联动策略”,让《第五人格》的 IP 不再局限于单一游戏标签,而是成为一个能连接不同兴趣群体的 “文化符号”,每一次联动都为 IP 注入新的活力,也为产品带来持续的用户增长。
内部内容深耕:角色立魂
如果说外部联动是《第五人格》IP 的 “破圈利器”,那么内部内容的持续产出,就是让 IP “立住根基” 的核心。一款游戏的 IP 要想长久,离不开 “用户情感的共鸣”,而《第五人格》的做法,是通过 “角色故事的深化”,让游戏内的虚拟形象成为 “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
2024 年 6 月,网易为《第五人格》启动的 “角色 EP 计划”,是其内部 IP 构建的关键举措。不同于传统游戏的 “角色介绍”,每首 EP 都以 “角色第一视角” 展开 —— 通过 3-5 分钟的音乐与歌词,细腻讲述角色的背景故事:比如 “园丁” 的童年经历、“医生” 的职业困境、“先知” 的宿命抉择。这些 EP 不仅旋律贴合角色气质,歌词更像是 “角色的内心独白”,让玩家在听歌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角色的行为动机与情感世界。例如,某首 EP 中 “黑暗里的花,也想向着光” 的歌词,精准刻画了某个反派角色的矛盾心理,引发了玩家的强烈共鸣,不少玩家表示 “听完 EP 后,再玩这个角色,感觉自己和他有了‘情感连接’”。

与此同时,官方推出的动画《阿诺德和他的可爱木偶们》,则进一步将《第五人格》的世界观与角色故事 “可视化”。这部动画在 B 站上线:它没有单纯 “复述游戏剧情”,而是通过 “木偶戏” 这一独特形式,将游戏内的悬疑剧情与角色关系重新演绎,既保留了 IP 的核心调性,又以更具艺术感的方式呈现故事。比如,动画中对 “庄园秘密” 的碎片化叙事,不仅激发了玩家的 “解谜兴趣”,更让角色之间的羁绊变得更加立体 —— 玩家会因为动画中 “某个角色为保护同伴牺牲” 的情节,对该角色产生更强的情感认同,进而更愿意为其相关的皮肤、周边付费。

这种 “音乐+动画” 的内容组合,让《第五人格》的角色 IP 实现了 “从形象到人格” 的跨越。当玩家不再把角色当作 “操作工具”,而是当作 “有故事的朋友” 时,IP 的情感价值便随之提升,这也为后续的商业化变现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第五人格》的 IP 运营不是孤例,而是当前游戏行业 “长线产品 IP 化” 趋势的缩影。根据角研社 2025 年上半年的数据,国内 70 款长青游戏共开展了至少 470 次 IP 联名、联动合作,平均每款游戏联动超 6 次,而《第五人格》以 “13 次联动” 的成绩,跻身 “上半年联名次数超 10 次” 的头部阵营,与《王者荣耀》(19 次)、《蛋仔派对》(18 次)、《和平精英》(17 次)等国民级产品并肩。

《第五人格》的 13 次联动始终围绕 “IP 调性统一” 与 “用户价值提升” 展开:无论是与经典文学 IP 的合作,还是与新兴潮流品牌的联动,都没有脱离 “悬疑、个性、多元” 的核心 IP 标签,既保证了老用户的接受度,又能持续吸引新用户。
IP 周边变现:从 “游戏内消费” 到 “生活场景消费”
IP 的价值最终需要通过商业变现来落地,而周边产品则是将 “用户情感认同” 转化为 “实际消费行为” 的重要载体。基于自身 IP 特点,构建了 “电竞衍生 + 联动周边” 两大周边矩阵,精准覆盖不同用户的消费需求。
在电竞衍生品类中,“第五人格 IVL 珍宝集深渊系列卡牌” 成为绝对的 “销量王者”。这款 IVL 官方集换式电竞收藏卡,以职业电竞选手的比赛形象为卡面,不仅记录了赛事的精彩瞬间,更承载了玩家对电竞选手的 “粉丝情怀”。不少玩家表示,收集卡牌的过程,就像是 “重温比赛的热血时刻”,而稀有卡的稀缺性,更引发了玩家的收藏热情 —— 这款产品在《第五人格》官店的销量长期位居榜首,成为电竞 IP 变现的标杆案例。此外,电竞选手公仔、赛事主题盲盒等周边,也凭借 “电竞情怀”,吸引了大量核心电竞粉丝的消费。
在联动周边品类中,《第五人格》则围绕每次 IP 联动,推出对应的日常用品:与三丽鸥联动的钥匙扣、与《名侦探柯南》联动的角色立牌、与伊藤润二系列联动的主题 T 恤…… 这些周边将游戏 IP 与用户的日常生活场景结合,让玩家在游戏之外,也能通过使用周边产品,表达对《第五人格》IP 的喜爱。

据角研社对京东平台的统计,《第五人格》周边销量位居第四,仅次于《我的世界》《蛋仔派对》《王者荣耀》—— 这一成绩背后,是 “长线 IP 运营带来的情感沉淀” 与 “庞大用户基数带来的消费潜力” 共同作用的结果:长线运营让用户对 IP 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而大 DAU 则为周边销售提供了足够的流量基础。

一款游戏的 IP 构建,不是单一的 “联动活动” 或 “内容产出”,而是一套 “外部破圈 - 内部筑魂 - 商业变现 - 数据验证” 的完整闭环。
- 通过外部联动,拓宽了 IP 的用户边界;
- 通过内部内容深耕,它塑造了有情感、有故事的 IP 内核;
- 通过周边产品,它实现了 IP 价值的落地;
- 而 ARPU 的增长,则验证了 IP 运营的商业化价值。
对游戏行业而言,在流量红利逐渐消退的当下,IP 已不再是游戏的 “附加属性”,而是驱动长线运营、提升商业化能力的 “核心引擎”。无论是新兴产品还是长青产品,只有围绕自身核心调性,持续构建有情感、有价值、有辨识度的 IP,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长期的增长与突破。
欢迎阅读笔者其他内容
未经授权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