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真境剧诗设定玩家需在其中选择多名角色编入队伍,完成一系列战斗关卡。参与条件为冒险等阶≥35 ,这一限制确保了玩家具备一定的游戏经验和角色培养基础。
每期幻想真境剧诗都会指定三种元素,首期为火元素、雷元素、风元素,符合元素和等级要求的角色可作为备选。这就要求玩家根据每期的元素限定,灵活调整自己的出战角色。例如,在某期以水、冰、草元素为主的限定中,那些擅长使用这三种元素的角色,如行秋、甘雨、草神纳西妲等,就成为了队伍构建的核心考虑对象。
在角色选择方面,每期会指定 6 名初始可出战的开幕角色,玩家若未拥有对应角色或角色等级未达标,可选用试用角色。除开幕角色外,还能从满足元素和等级要求的自身角色、好友提供的助演角色以及每期指定的特邀角色中,选出待命角色。以困难难度为例,玩家需选取 6 名指定角色外加 12 名备用角色,备用角色数量取决于挑战难度,轻简 / 普通 / 困难分别需 4/8/12 名角色 。
战斗过程中,每个角色初始拥有 2 点耐力值,完成一次战斗消耗 1 点,耗尽后无法参与战斗。这就需要玩家精打细算,合理安排出战角色阵容,如同下棋一般,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比如,在面对前期较为简单的关卡时,玩家可以先派出耐力值较低的角色,保留实力较强的角色应对后期的强敌。挑战过程中,玩家还可以自行选择触发「事件」,这些事件丰富多样,包括将角色编入队伍、获得增益效果,也可能带来风险。例如,“伙伴事件” 能消耗积分选择一名备用角色加入队伍,增强队伍实力;“巧妙助益” 则消耗积分获得增益效果,提升角色属性;“神秘收获” 虽无需积分,但可能获得正面或负面的 buff ,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听起来好像还不错,但是为何差评如此之多呢?
1.配队自由的缺失
玩家们早已习惯了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策略,自由搭配角色阵容,享受科研式配队带来的乐趣。这种配队方式,就像是一场充满创意的实验,玩家们不断尝试各种角色组合,探索出最强大的战斗阵容,从而获得满满的成就感。然而,幻想真境剧诗却打破了这种自由。在这个玩法中,玩家不能自由选择队友配队,而是必须根据策划的要求去练角色。这种限制,就像是给玩家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锁,束缚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玩家可能原本精心培养了一套以甘雨、温迪、钟离和绫人为主的永冻队,在深境螺旋中表现出色,但在幻想真境剧诗中,却因为元素限制或角色指定,无法使用这套心仪的阵容,只能被迫选择一些自己并不熟悉或不喜欢的角色,这无疑让玩家感到十分沮丧。
2.强度体系的颠覆
原神运营三年多来,深渊一直是玩家们检验角色强度和配队策略的重要舞台,围绕着角色强度的讨论也基本与深渊高度绑定。在幻想真境剧诗推出之前,玩家们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强度理论框架和养号策略。幻想真境剧诗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平衡。它的机制设计,要求玩家横向扩充自己的角色池,角色越多越好。这使得原本只需要培养少数核心角色就能轻松满层深渊的策略不再适用,玩家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去培养更多的角色。例如,一些玩家为了屯钻抽取人权角色,可能一年都没有抽新角色,只为了将某个角色培养到满命。但幻想真境剧诗一来,可能突然出现某期水属性角色无法上阵的情况,这让那些依赖水属性角色的玩家瞬间陷入困境,之前的养号策略也付诸东流,怎能不让玩家破防?
3.角色养成压力剧增
幻想真境剧诗对角色数量和养成度有着较高的要求。以困难难度为例,玩家需要选取 6 名指定角色外加 12 名备用角色,且角色等级至少 70 级 。这对于很多玩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以往的游戏中,玩家可能只需要重点培养 8 - 16 个角色,就能满足深渊等玩法的需求。但现在,为了应对幻想真境剧诗,他们不得不去培养更多的角色。这不仅需要大量的经验书、金币、天赋材料等资源,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刷圣遗物、提升角色等级和天赋。而且,圣遗物的获取本就具有随机性,想要为每个角色都刷到一套合适的圣遗物,更是难上加难。这使得玩家们在角色养成方面的压力剧增,游戏的乐趣也因此大打折扣。
4.机制设计的痛点
幻想真境剧诗的一些机制设计,也给玩家带来了诸多困扰。比如,随机抽角色的机制,使得玩家很难组建出理想的队伍。可能会出现抽到的全是强力角色,但因为必须凑够 4 个人不上也得上,结果上场次数用完,后面没强力角色可用的情况;也可能出现抽不到生存位或 C 位,导致队伍容易暴毙或输出不足的问题。元素限制机制也让玩家感到头疼。当限制的元素中包含自己常用的角色时,玩家就不得不重新调整阵容,寻找其他替代角色。这不仅增加了配队的难度,也可能导致玩家在战斗中无法发挥出最佳水平。此外,角色上场次数受限,使得玩家在战斗中需要小心翼翼地规划每个角色的使用时机,一旦出现失误,就可能影响整个战斗的结果,这种战战兢兢的游戏体验,让玩家们难以享受其中。
未经授权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