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产品设计作为游戏从概念走向玩家手中的关键起始步骤,恰似连接创意构思与实际落地的桥梁。很多时候我们在做游戏立项时候,会首先对玩家需求、偏好以及市场定位的深入研究,都是为了在游戏设计环节精准发力。
游戏本质上是为玩家提供一种娱乐体验服务。像《王者荣耀》为玩家带来实时竞技对战的娱乐服务;《原神》给予玩家沉浸式开放世界探索的服务;《和平精英》提供刺激的生存竞技服务;《开心消消乐》体验短频快的爽感轻松解压的娱乐体验服务 。
游戏产品与服务的差异,类似拼图玩具和拼好的图案。玩家会渴望的是完成后的精美图案,拼图玩具只是达成目标的途径之一。当我们以服务为核心进行思考时,设计便会围绕玩家体验与满意度展开,而非单纯聚焦于游戏产品本身。
游戏对玩家流量极度依赖,并且随着玩家数量增加,边际成本逐渐降低。因此,在游戏设计过程中,与传统实物产品设计大相径庭。比如,常采用 MVP(最小可行产品)模式,先推出具备核心玩法的最小价值版本;同时做到快速上线,及时收集玩家反馈,持续进行内容更新与优化。
一、游戏设计原则
在游戏产品设计领域,个人认为有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最小必要原则。
1.极度简洁
能简洁,绝不复杂。我们务必让玩家操作起来便捷无比。以《俄罗斯方块》为例,规则和操作简单到极致,任何玩家上手便能理解。游戏界面无需任何文字说明,玩家一看便知如何操控方块进行堆叠消除。
曾经有开发者试图对《俄罗斯方块》进行创新模仿,添加复杂的道具系统和任务机制,但玩家并不买账。因为《俄罗斯方块》的魅力就在于简单纯粹,做到简单至极,才能给予玩家独一无二的体验。像《愤怒的小鸟》同样如此,玩家只需拉动弹弓发射小鸟撞击猪头,三岁小孩也能轻松上手,这种零学习成本的设计贴合玩家天性。
2.无需思索
出色的游戏设计应在潜意识层面与玩家交流,尽可能让玩家无需思考或者简单思考。玩家在玩游戏时,尤其是移动端,时间碎片化且注意力易分散。他们不会仔细研读游戏说明,而是快速扫描界面;不会追求完美策略,达到满意结果即可;不会深入探究复杂机制,勉强应付过关就行。
所以游戏界面设计应着重突出关键信息,降低玩家思考成本,越傻瓜式操作越好。比如《保卫萝卜》这类塔防,玩家只需点击屏幕放置防御塔,简单直观,无需过多思考如何操作,当然这样的例子很多。
3.即时反馈
其实整个互联网都在塑造了玩家即时获取反馈的习惯,就像你现在用的各种app。同理,玩游戏时,玩家希望每次操作都能立刻得到回应。在消除游戏中,玩家消除方块后,马上能看到得分增加、特效展示以及关卡进度更新。这种即时反馈可以让玩家持续保持兴奋与投入。
有反馈远比无反馈强,关注玩家情绪的反馈很重要。无论是在游戏内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更倾向于信赖那些能迅速给予回应的对象。
想象一下,你向心仪的人发出了打招呼的消息,对方很快就回复了你,这会让你瞬间感到自己被重视。若对方不仅回复迅速,还贴心地针对你的问候内容给予积极热情的回应,关注到你字里行间的情绪,比如你提到工作有点小疲惫,对方立刻表示关心并分享一些缓解疲惫的小妙招,这会极大提升你对 Ta 的好感度。相反,如果你发出消息后石沉大海,或者很久之后才收到一个敷衍的回复,你的热情会迅速冷却,对这个人的信赖感也难以建立。游戏中,及时告诉玩家操作结果,无论是成功的奖励还是失败的提示,都能增强玩家对游戏的信任与粘性。
二、游戏设计流程
这些原则用于在设计过程中是可以进行权衡取舍。这里可以直接参考重度游戏设计流程。
1.价值设计
首先梳理游戏价值。这需要解答:通过何种玩法为哪些玩家创造何种核心娱乐价值。最终玩家收获了什么,我们又得到了什么?玩法只是实现价值的手段,价值才是设计的根本目的。我们要明确游戏能为玩家带来多少愉悦体验价值,为自己创造多少商业价值,以及这些价值如何合理分配。当两者冲突时,明确优先顺序。
2.功能设计
依据游戏玩法解决方案,将其拆解为一个个具体功能点。这些功能点通常对应游戏需求文档中的功能列表。
一款MMORPG的原始概念一般是让玩家在虚拟世界中扮演角色进行冒险、社交与成长。那么需要将此方案拆解为玩家角色创建系统、技能学习与释放系统、任务系统、社交聊天系统、战斗系统等。再根据玩家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完善每个子系统,细化出具体功能点,这就是功能设计环节的核心任务。
3.流程设计
流程设计是把这些具体功能细化为实际实现步骤。通常借助流程图来分析,完整勾勒出游戏运行所需的各个环节。流程图通过特定图标来表示不同操作与流程走向。
对于涉及多角色、多阶段的复杂游戏,还会用到泳道图。泳道图增加了游戏角色和流程阶段维度,使流程更加清晰直观。比如在《阴阳师》的斗技玩法中,利用泳道图可清晰展示玩家双方角色的行动顺序、技能释放流程等。
4.框架设计
基于已设计好的功能和流程,需将其融入游戏整体架构。这好比已经拥有众多店铺,如服装店、玩具店、餐厅等,现在要将这些店铺合理布局在一个商场内,方便顾客(玩家)访问。对于游戏架构的设计就是框架设计。
常见的导航方式有:底部标签式,如《王者荣耀》底部清晰展示对战、商城、社区等功能入口;侧边抽屉式,像《纪念碑谷》通过侧边抽屉展开设置、关卡选择等选项;桌面平铺式,例如一些休闲小游戏主界面直接平铺各类玩法入口。不同导航方式各具特点,适用于不同游戏类型和场景。对于复杂游戏,一般会多种导航方式穿插使用。
5.页面设计
做好上述准备后,才着手进行游戏页面原型设计。新手设计师常直接从页面入手,实则页面设计需求源自更底层的梳理。页面设计关注的是具体页面布局,即哪些信息放置在页面的哪些位置。根据功能不同,游戏页面一般分为注重信息展示的页面,如游戏角色信息界面;以及注重流程引导的页面,如新手引导流程页面。这两类页面在设计指标上有所不同。
6.视觉设计
视觉设计通常在原型稿完成后,由美术负责。此时产出的 UI 设计稿可直接用于游戏开发。在《游戏设计艺术》这么书中,将面向玩家体验的设计分为 5 个层次: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这与游戏设计的 6 个步骤其实是相互呼应。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这种层次划分的意义在于,在设计或讨论问题时,能够精准定位问题所在层次,从而找到针对性解决方案。比如某个游戏按钮的颜色与整体风格不协调,可能需要回溯到框架层甚至战略层去探寻根源。
三、用户增长
以前有人和我说过,一款好的游戏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带来流量,所以在设计成眠,也需要考虑增长的部分。而且当前游戏市场获客成本日益攀升,在从 0 到 1 的游戏产品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挖掘游戏核心价值,还需让游戏本身成为传播渠道。这就要求在游戏功能设计中增添激励玩家分享的功能,如设置邀请奖励机制、分享成就机制等,使游戏成为传播节点,助力获取新玩家。这部分就不在本文重点说明了,有另一篇文章有聊过,感兴趣也可以看看。
未经授权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