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这种激烈的游戏市场,获取新玩家的成本日益攀升,据统计,有一些重度游戏获取一名新玩家的下载激活平均成本在100-500块 。假设每日通过渠道投放获取 1000名新玩家,若次日留存率仅为 40%,这就意味着第二天会有 60% 的玩家不再打开游戏,每日损失少则几百,多则数万元。对于这类游戏而言,引导玩家下载、激活并注册仅仅是个开端,后续促使他们转化为付费玩家才是关键。然而,大多数游戏的付费转化率通常在10%以下,实际损失远比直观看到的更为严重。任何游戏公司若只在推广上砸钱,却忽视沉睡玩家,是极大的资源浪费。所以怎么唤醒沉睡玩家(搞回流),也是游戏运营必须长期重点关注的点。
一、唤醒前的准备工作
1.玩家分类
基于游戏产品特性,沉睡玩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 注册后3天内未登录游戏的玩家。这类玩家可能在注册后对游戏初步体验不佳,或者被其他游戏吸引,从而放弃了继续探索。
- 3天内未完成新手任务或特定关键操作(如创建角色、完成首次战斗等)的玩家。这可能是由于游戏新手引导不够清晰,导致玩家迷失方向,无法顺利融入游戏世界。
- 7天内拥有游戏内虚拟货币或道具但未进行核心消费(如购买装备、参与付费活动等)的玩家。他们对游戏有一定兴趣,但尚未被激发付费欲望,可能是游戏内付费点设置不够吸引人,或者缺乏有效的付费引导。
- 30天内完成重要游戏进程(如通关特定关卡、完成赛季结算等)后未再次上线的玩家。这类玩家可能在完成目标后,觉得游戏缺乏新的挑战和吸引力,进入了游戏倦怠期。
针对不同类型的玩家,需要制定相应的运营促活策略,以提高唤醒成功率。
2.沉睡定义
判断玩家是否沉睡,通常是指在一段特定时间内不再使用游戏。但不同游戏衡量玩家沉睡的维度不同,很难有统一标准。在《运营之光》这本书中提到定义玩家沉睡的三个维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依据运营目标确定。例如,如果游戏运营目标是提高月活跃用户数,那么可以将一个月内未登录游戏的玩家定义为沉睡玩家。
与游戏的游玩频次相关。以一款休闲类手游为例,玩家平均每周游玩3-5次较为正常,若一周内未达到此频次,基本可视为沉睡。
和玩家群体特性正相关。比如,对于年轻上班族玩家群体,由于工作繁忙,可能游玩时间较少,若他们连续一周未登录游戏,结合群体特性,可判断为沉睡玩家。
3.分析玩家沉睡的原因
玩家的沉睡行为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我们要正确看待。一旦发现玩家有沉睡迹象,其实不用着急,只要深入分析其沉睡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玩家召回工作。
- 游戏未满足玩家核心需求:一方面,游戏玩法设计可能未精准契合玩家需求,仅提供了表面乐趣,未深入挖掘玩家的游戏场景与情感诉求。如果一款RPG的剧情平淡无奇,无法让玩家产生情感共鸣,玩家就容易失去兴趣。另一方面,部分玩家可能并非游戏的目标受众,只是出于好奇尝试体验,在发现游戏不符合自身喜好后便不再继续。
- 玩家未养成游戏习惯:对于新游戏,培养玩家的游玩习惯至关重要,而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或许游戏本身有吸引力,但玩家尚未形成定期游玩的习惯。比如,一款新上线的策略游戏,玩家在初次体验后觉得不错,但由于没有及时收到游戏的引导提醒,未能持续投入时间,逐渐遗忘了这款游戏。
- 玩家对游戏存在疑虑:在玩家尚未充分了解游戏前,会心存诸多疑问,如游戏是否好玩、是否值得投入时间和金钱等。如果游戏在玩家初次体验时未能消除这些疑虑,就会影响他们持续游玩的积极性。像游戏在新手教程阶段没有清晰展示游戏的核心玩法和特色等等。
- 游戏操作复杂,上手困难:多数玩家倾向于简单易上手的游戏体验。繁琐复杂的操作流程会消磨玩家耐心,导致他们中途放弃。简化游戏操作流程,降低玩家的上手门槛,是提升游戏效率的,有助于玩家持续参与。
了解了游戏的沉睡玩家情况后,接下来思考如何让他们重回游戏。
二、唤醒玩家的方法
1.利用数据
决定玩家唤醒效果的关键不在于拥有多少玩家数据,而在于对玩家的了解程度。玩家画像是唤醒工作的重要环节,数据能够助力我们完成精准的玩家画像分析,从而高效唤醒沉睡玩家。建立精细化的玩家行为标签,可从以下四个维度着手:
- 玩家属性:涵盖玩家的基础客观信息,如性别、年龄、地域、职业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游戏运营者了解玩家的基本特征,为后续的个性化运营提供基础。
- 玩家状态:反映玩家在游戏内的当前状态,如注册玩家、已创建角色未深入游玩玩家、已充值未持续消费玩家等。通过了解玩家状态,运营者可以针对性地制定唤醒策略,引导玩家进入游戏的下一阶段。
- 玩家等级:体现玩家在游戏内的活跃程度,可按活跃度划分为高、中、低活跃玩家,按付费金额细分为高、中、低付费玩家群体,或根据游戏内特殊身份(如月卡玩家、年卡玩家等)进行区分。不同等级的玩家对游戏的需求和期望不同,运营者可以根据这些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 玩家行为:记录玩家在游戏内的重要行为,如多次参与特定玩法、对特定游戏道具或活动有偏好、游戏活跃周期固定等。通过分析玩家行为,运营者可以了解玩家的兴趣点和游戏习惯,为精准推送提供依据。
根据玩家标签,为不同玩家提供差异化的优质服务,针对不同玩家组推送个性化的消息或活动。比如:对于新手玩家,推送基础游戏攻略、新手福利等内容较为适宜;而对于资深玩家,他们更关注游戏内的高级玩法更新、竞技赛事动态等信息。另外,通过追踪玩家登录次数、游戏时长、付费次数等行为数据,为玩家打上精准标签,实现精准唤醒。
2.从玩家场景出发策划营销文案
向玩家发送消息看似是运营单方面的主动沟通,但若能对玩家进行精细化分群,并精准推送消息,便会呈现出运营与玩家的双向互动效果。要实现这种双向沟通,需结合游戏特性以及流失玩家特征,设身处地从玩家角度出发,为玩家提供回归游戏的充分理由。所以要打磨优质的营销文案哟。
以前看到好多文案是类似这样:新手玩家专享,登录即送稀有武器,助你轻松称霸新手村!这种营销文案过于平淡,难以激发玩家兴趣,缺乏与玩家的情感共鸣。一条好的营销文案应具备两点:场景共鸣 + 利益诱惑。
- 利益诱惑:文案内容明确告知玩家能获得的实际利益。例如,“登录即送 1000 抽,SSP免费拿”,让玩家清楚知道回归游戏能得到切实的好处。
- 场景共鸣:指文案能够唤起玩家对特定游戏场景或生活场景的情感共鸣。比如:【XX游戏】还记得曾经一起在神秘森林探险的日子吗?现在回归,立即领取限时探险礼包,珍稀道具助力开启新征程!“神秘森林探险” 切中玩家的游戏场景回忆,“限时探险礼包” 则是利益诱惑点。这是一条逻辑清晰、兼具场景共鸣与利益诱惑的优质营销文案。
3.Deep - Link 深度链接,自然激活

沉睡玩家因各种原因对游戏热情减退,若采用强制广告唤醒,可能会加剧玩家的抵触情绪。因此,在唤醒沉睡玩家过程中,符合玩家体验习惯的自然激活方式尤为重要。Deep - Link 深度链接在广告层面用的会比较多。可直接将玩家引导至与其相关的特定游戏详情页,实现平稳过渡与自然衔接。让游戏在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频率自然提醒玩家,既不会对玩家造成困扰,又能有效实现转化,充分彰显唤醒沉睡玩家的实际价值。句几个例子:
- 社交分享:玩家在游戏里取得成就(像通关高难度关卡、获得珍稀道具)时,能借助深度链接把这些精彩时刻分享到社交平台。好友点击链接,直接进入游戏内该玩家所处场景,提升社交互动性,也利于游戏推广。比如玩家在游戏中成功击败最终 BOSS,分享深度链接后,好友点击就能进入这个 BOSS 关卡。
- 广告投放:游戏在进行广告投放时,使用深度链接能让玩家点击广告后直接进入游戏内的特定活动页面或新手引导流程。游戏推出限时充值返利活动,投放的广告带有深度链接,玩家点击后直接跳转至活动页面参与活动。
- 对于沉睡玩家,链接可指向玩家上次离开游戏时的场景或未完成的任务,吸引玩家回归。
三、推送方式
掌握唤醒玩家的方法后,需精心挑选消息发送渠道。目前常见的消息推送渠道主要有四种:APP 推送、短信、邮件等。
这里我就不再细说了,此前有写过一篇文章关于这方面,可以详细阅读一下:
对于任何一款游戏而言,唤醒沉睡玩家都是一项至关重要且需长期稳定执行的工作。挽回和唤醒一名老玩家的成本不及获取一名新玩家成本的四分之一,成功唤醒沉睡玩家能够为游戏节省大量成本。上述唤醒沉睡玩家的方法与要点只是权宜之计。要让玩家持续投入游戏,游戏自身品质的提升、玩法的创新以及功能的优化,才是唤醒沉睡玩家的核心动力。
未经授权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发表评论